小学语文四年级试题——课例《画杨桃》
人教版《画杨桃》是很典型的一篇人文性比较突出的课文,一不小心就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课前,一如以往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自学,在大...
人教版《画杨桃》是很典型的一篇人文性比较突出的课文,一不小心就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课前,一如以往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自学,在大多数同学对故事已经比较熟悉的前提下,我的教学从课题导入,齐读课题《画杨桃》:
师:“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生:像个五角星。
师:我们平常看到的杨桃像五角星吗?
生:不像,杨桃有点像椭圆形。
师:我们来看看杨桃是什么样的(图片欣赏)。
师:所以,当同学们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有什么反应?(朗读师生间的第一次对话)
师:对话中的“!”说明什么?
生1:同学们觉得很好笑,在嘲笑“我”。
生2:同学们很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师:联系刚才我们看到的杨桃,你们觉得“我”画得像吗?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师生间的对话。(师生分角色读)
师:可是,杨桃真的就只是这种形状的吗?“我”真的画错了吗?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杨桃。(点击课件旋转杨桃,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杨桃像什么?
生1:像一个海星。
生2:像一个五角星。
师: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了吗?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我”很认真,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生2:“我”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师板书:实事求是)
师:所以,当大家都觉得我好笑的时候,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生1:因为老师知道同学们错了。
生2:老师生气了。
生3:老师为同学们不想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却忙着发笑而生气。
师:后来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从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师:自由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与第一次对话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多了几个省略号。
师:这几个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1:同学们不敢确定,有点不相信。
生2:他们知道自己错了,说话支支吾吾的,不敢大声说。
师:试着体会同学们的这种感情,把这次对话读一读。(师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师:我们把两次对话比照着读一读,再体会一下同学们的心情变化。
师:同学们的认识变化是因为什么?
生:老师让大家到“我”的座位上来,从“我”的角度观察杨桃。
师:那么,当老师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老师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找到描写老师怎么做的课文,读一读。
师:你关注了老师的哪几个动作?
生:我关注了“看、坐、审视、问”这几个动词,说明老师是亲自试一试才知道“我”画的是对的。
师:特别是哪个词更能体现?
生:审视。
师:这个词说明什么?
生:说明老师很仔细地看了看,仔细地观察了一下。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老师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师板书:实事求是)
师:“我“和大家是同学,为什么“我”会根据“我”看到的画出不一样的杨桃来呢?我们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段。(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生: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
师:知道什么是“教诲”吗?
生:教诲就是教育、教导。
师:我们来看看父亲和老师对我有什么教教诲。(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八段)
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教诲吗?
生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
生2: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生3: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课文对大家的帮助很大,相信大家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凭空想像要实事求是。试着把这个收获写在课文后面。(小练笔)
反思: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的感觉都很好,整个教学过程基本通过对话来完成,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的理解都比较到位。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觉做得比较好的是课文的人文意义和语言文字的理解结合得比较自然圆润,在教师的引领下,从题眼入手,学生有重点地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