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纸奶奶的生日》教后反思
教育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以及情感等因素发展。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
教育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以及情感等因素发展。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有赖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
下面我以《纸奶奶的生日》这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纸奶奶的生日》是人教板九义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属于科学童话故事,讲的是纸奶奶过生日,她的子孙纷纷赶来祝寿,汇报自己的本领,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纸的种类越来越多。课文篇幅虽长,但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情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生命主体,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开放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张扬学生个性,开放教学目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不同学习水平、能力基础和情趣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所介绍的各种纸的特点和作用等体现“双基”的基础性目标,还确立了如“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从中受到人文熏陶,增强创新意识”的发展化目标。各种层次的目标,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多维性,也为开放教学内容指引了方向。
二、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当今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如工具书、各种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等,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广阔的利用空间。因此,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根据教学需要,善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内外及学科间的壁垒,有选择地多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本课中,我是这样做的:
1、打通课堂和课外的联系课前延伸。
课前延伸就是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实行课内外双轨运行,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增加学生对纸的感性认识,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纸的实物和知识。学生通过上网或阅读课外书籍,收集到了大量的有关纸的资料。这其中对纸知识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就是对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亲自接触学习材料,除了可以扩大阅读量,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接受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外,学生利用信息为自己学习服务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得以培养。虽然这只是点滴之举,但只要有这种开放的意识,日久天长,积沙成塔,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获得发展。
2、补充相关资料课中渗透。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不仅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任务,还兼俱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我增加了《庞大的纸家族》和《蔡伦造纸》录象等资料。这些内容的有机整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课后拓展。
学习包括了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校内系统学习和以关注兴趣提倡个性为主的课外自由学习。“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有在开放的生活空间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因为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既是学的过程,也是使用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也只有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才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教学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习空间,我为学生提供了五个关于“纸”的网站,供学生课外查阅;还让学生到生活中开展社会调查,看看生活中还需要哪些纸;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给造纸公司写信,介绍自己设想中的纸产品等。学生在接触生活,了解生活,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形成了语文素养,而且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这一系列活动的收获毫无疑问是丰厚的。
三、转变教育观念,变革学的方式
1、在合作中学习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也是未来人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就是一种合作。而这样的合作不应该只是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还包括学生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多重网状关系。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以其特别活跃的生命力展示人性智慧光彩的过程,是师生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样一种合作的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均拥有主体地位,形成教学中的“集体性主体”。也正是基于这种合作、沟通、对话的关系,师生间、生生间才能够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为发现世界、发现自我、发现相互提供契机。
《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介绍了六种不同功能的纸。教学中在探究纸的特点和作用时,我让各小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要探究的内容和方式,然后在个人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最后集思广益,推荐出到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的小组代表。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又满足了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需要,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实效性。
2、增加自主实践活动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头戴头饰,以第一人称“夸自己”(介绍一种奇妙的纸)。这样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学生通过表演,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人语言,也真实地感悟到了纸的诞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体会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开放教学是适应现代开放社会的一项教学举措,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将结合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深入探讨,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这堂课,只是就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进行了有意的尝试和探索,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恳请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指正。